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要发言

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出席第三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文)

发布时间:2019-07-24 浏览次数: 172次

 

  

 

  7月19日下午,原卫生部部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应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三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道: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一堂,举行第三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这是我国社会心理行业的一件大事。感谢大会组委会邀请我出席会议。我是个老卫生工作者,关注健康。什么叫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因此我关心心理健康,但由于环境、职业的局限,主要关心儿童的感觉、感情乃至思想,再一个就是疾病的心理,叫临床心理。自从与社会心理工作者接触之后,他们启蒙了、加深了我对社会心理的认识。我愿意参加这支队伍,当一个新兵,写一篇老兵新传,因此,每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我都来参加接受教育。

  我们这次大会,聚焦“新时代、•新经验、•新发展”这一主题,对过去一年来全国各地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非常及时、特别重要。根据组委会的安排,现在由我作会议总结。

  刚才,多家单位和专家学者介绍了他们的重大活动和工作成果。从这些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确实取得了阶段性的可喜成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初步解决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具体来说,我看至少有这么几点。

  一是“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进步明显,成绩突出。去年我在会上提出了七点建议,大家表示认可,从这次会议的发言中可以看到,心关爱基金的同志和各高校的专家们落实了这些要求。举几个具体事例:

  1、在“加强心理科普,提高社会认知”方面。“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为每一个落地的学校、社区建立独立的网站、网校、APP,并邀请专家为网站、网校准备了丰富的内容。最让我感动的是刘晓明教授主持的心理健康调适系列,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8个方面,把常见的心理问题编写了200多个“身边小故事”,并为对应“故事”编写了故事分析、心理自测、心理解读、心理应对、心理体验、心理引导,非常接地气且通俗易懂,。据我了解,这些内容将会开发成APP,9月底前就会上线。

  2、在“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方面。建立了“主管式4+6协同赋能工作模式”,在人员水平无法快速提高的情况下,通过“组队协同赋能”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这是非常睿智的做法。

  3、在“从业人员的短缺”方面。建立了“教练式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和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人,又完成了工作任务。这个模式已经在无锡开始试点。

  4、在“建设值得信赖的心理服务机构”方面。建立了对服务机构全过程指导、监督、评价的机制,这将于9月份开始在第一批城市实施。

  二是今天下午的会议开得很成功,很精彩。回顾了工作,总结了经验,宣传了先进。第一批落地单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北京市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列入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无锡被列为示范样板;大连成为示范市等等。充分体现了各位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对事业的赤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们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社会治理都关系到国家兴亡。各位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心理服务,献出一片丹心,可敬可颂。各位同道,我们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前途光明,但矛盾问题不少。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研究促进国家和社会善治的心理学路径很有意义、很有必要。

  三是太平盛世,不要忘了忧患意识。当今我们处于盛世,国泰民安,但依然也必然存在许多伴生矛盾。我们要关注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社会心理问题,提防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社会的不安定。今天的会议,虽然不长,但两个侧面都反映出来了,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在不长的时间里,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短短的时间里,所取得的进展;另一方面又如实地反映了当前的问题、矛盾、困难和呼声。这些问题和呼声说明,我们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面对14亿人的各种利益和呼声,是大转型中的、大变革中的、大流动中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我们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对此我们要具备忧患意识,认认真真应对各种矛盾问题。

  四是我们坚持正确方向,敬业执着,做好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以高度的自觉,不折不扣,坚定不移的地按总书记指示办,以此为遵循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具体做好工作的经验是什么?大家的经验与共识是要从调查研究入手,并且提倡读书,从中外智者的书籍中汲取营养,指导调查研究,指导具体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发扬成绩、发现不足、提出建议。现在,我们得到了阶段性成功。

  各位同道,我们对以往的工作作了总结,大家都关心今后怎么办。我谈四点意见,供大家讨论,供领导参考。

  一、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责任,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化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讲话,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尽快提到议事日程。建议由国家统一部署,各地尽快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工作。

  二是完善制度,建立网络。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意见》,这项工作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展,如北京、珠海,要从平台搭建、人才队伍培养、资金保障、绩效考核等方面细化目标任务,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要将社会心理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在城乡社区更广泛覆盖。要建立各部门各行业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普遍设立社会心理服务站,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为民众开展多元化社会心理服务。

  三是加大投入,确保任务完成。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议政府设立社会心理服务专项资金,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

  四是建议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指导、统一考核、统一督导,确保心理服务效果的达成。建议强化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尤其是要创造既有效问责,又促进主动尽责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服务需求。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行业化

  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性很强,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要从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需求出发,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培养心理服务工作者专业服务能力。加大培养力度,探索具有实用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要加强心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为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建立专业人才队伍。要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指导下,联合全国的知名心理学专家,建立跨专业、跨部门的“协同赋能”心理服务专家队伍,对各部门各领域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提供专业支持和督导。要对从事心理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普查,对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具有实操技能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登记造册,作为开展心理服务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继续教育等渠道留住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公开、社会评价等方法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是建议社会心理服务实行行业化,加强行业监管。建立行规行约和行业自律制度,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违规者惩戒和退出建议,避免因从业人员和单位良莠不齐而可能导致的隐患。

  三、引入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参与,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

  现代社会治理理念从原来党委政府唱独角戏向多元主体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转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要整合心理服务的社会、医疗和教育三种模式的力量,实现多元参与,协同共治。

  一是发挥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机构的作用。从世界各国看,社会工作者都是社会心理服务的重要承担者。要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队伍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尽快使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及时帮助一些人群疏导情绪、端正认知。要鼓励心理服务人员创办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加大培育力度,引入行业管理机制,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社区群众提供心理服务。

  二是加强医疗机构心理服务能力。要引导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配备专职或兼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要在诊疗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普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要对各类临床科室义务人员开展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注重提高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师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在专业机构指导下,探索如何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在医疗机构领域,现在比较广泛的开展了精神卫生的论坛和交流,另外我这里还想提出一点,就是中国的传统医疗,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心理服务的网络,而且也有成功的案例,应该引起我们心理服务工作者的重视。

  三是联合科研院校开展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科研院校聚集大量高端人才,应该肩负起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重任。良好的社会心态要通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通过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高尚的道德观念逐渐内化为群众自身的优良道德品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家庭美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社会公德教育。要树立道德模范,让鲜活的榜样引领社会风尚。尤其是在遇到各种事件时,要敢于担当,客观公正对待、及时准确发声、回应群众关切、引导和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卫生工作者,对行业内的争论有一些想法。

  四、创新工作理念,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智能化

  大数据无疑是这个时代各领域、各行业的“宠儿”,在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方面,也同样如此。大数据不仅应成为开展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创新手段,也应成为推动业态升级和破解服务难题的革命性力量。

  一要完善社会心理服务数据采集。一方面要建立需求数据库,对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普查,了解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以及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评估或心理训练等服务需求,纳入数据库管理;另一方面建立资源数据库,要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信息公开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并建立年检等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既真实可用,又安全好用。

  二要提高社会心理服务数据使用效率。要建立方便好用的数据操作平台,涵盖查询系统、支付系统和评价系统等,使服务需求者能简单便捷地寻找到适合的服务提供方,也要使服务提供方在提供服务后能够较为方便地取得报酬,得到反馈。要将心理服务数据平台与综治、信访等信息平台进行对接,部分数据实现共享,既可以使一些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也可以使我们有关部门在处理问题时有更多的借鉴参考。

  三要延伸社会心理服务数据的服务范围。要鼓励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心理服务相关设备和产品研发,形成新的业态,如通过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拓宽受众面,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心理服务产品在一些特殊领域的推广和运用,如通过网上心理咨询解决一些有心理服务需求、但接受当面咨询又有困难的群体的需求。要推动线上线下心理服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线下服务体现心理服务的特殊性,更好地突出人文关怀和人本精神,也充分发挥线上服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适合传播,保护隐私等优势,与线下服务形成合力,确保效果。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新时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相信,经过大家坚韧不拔的努力,认真贯彻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