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杨智辉:建立工作模型,规范心理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2017-12-23 浏览次数: 501次

 

  2017年12月23日,第一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杨智辉出席大会并发表关于建立工作模型,规范心理服务工作的主题报告,以下是报告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关于工作模型的内容,有三个部分,三个部分首先想跟大家说说以往我们工作模型是什么,想建立一种工作和培养模型。再就是把“心关爱·进百城”如何进入100个城市的步骤。

  第一,以往工作模型的现状

  总结一下现在心理咨询、心理服务的建设,大概可以分为五大块:

  1.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这也是咨询师最专业,受到培训最多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里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学生和研究生,这两个是最多的,而且工作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预防危机事件。这里可能需要一个改变就是如何能够将这种专业性服务的模式体系,能应用到社会当中去。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通常是不会对外进行咨询的,而且很多咨询中心老师也有大量的行政性事务,大部分是隶属于行政处。与此同时,做的主要是兼职咨询,专职大量咨询是外聘人员在做。

  2.医院精神科和心理科。这块人员对于治疗精神障碍、神经症大夫是最专业的,这里存在着民众认知的问题,如果我家小孩厌学,学习不好,我跟我爱人吵架了,我跟什么什么有问题,通常这种情况下说有这个问题你去精神病院吧,难以接受。因此,我们这里存在着二八定律,有心理疾病的人当中20%市和区精神病院,剩下大量人群需要另找。

  3.个人心理职业机构。这是很多心理从业人员小时候的梦想,能开自己的咨询机构。之前一直在北师大学习、读书、毕业,北师大南门外有一个写字楼,东北外有一个写字楼,那里经常有心理咨询开业,但是过半年、一两年就歇业了,很大的原因就是场地成本高,宣传成本高,个人执业需要专业知识,难度特别大。只有少量特别有名气的个人心理机构存活下来,大量还是以倒闭为主。

  4.大型企业,自己会设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外包EAP做。如果企业自设机构专业性是不够的,人员很难做到专业性,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于伦理和保密的问题,企业内部做咨询,假设我有心理问题,我特别讨厌我的工作我找咨询师做咨询,咨询完之后在单位内部,他会不会报告给我们领导、同事,反正我们自己知道有伦理原则,但是来访者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未必知道有这样的原则。一个是专业问题,一个是伦理问题。

  5.是最近几年新出现的网络平台咨询模式,这个咨询模式一个特别大的冲击,有很多平台了解到可能有过上万个咨询量。除了极少量平台一两个做得相对正规,门槛相对把得严一点之外,大量的平台存在着门槛比较低,场地问题、如何保证咨询质量一系列的准入问题,都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假如出现平台的运作中质量把控出现问题,后续就会出现很大的,能够生存下去的状况问题。

  现在想做的一个事情:

  第一,做成导师制的模式。做导师制模式有两个:一个做成导师组的模式。第二很多导师组结合在一起。

  导师组的模式是按照1+3+6模式进行,另外再+10,1是有一个导师,下面3个助理导师,带着6个咨询师,这是工作模型。这个模型当中进行首诊就由有经验的导师、助理导师进行首诊,之后确定这个来访者问题是精神问题,还是严重的需要精神科看的问题,就把他转诊。剩下的人留下来做咨询,做咨询就分配给不同的咨询师,咨询师根据他的能力、方向和分类分给不同的人。这个过程当中由大量的咨询是由咨询师做,少量由助理导师做。导师和助理导师大量时间可以用来做督导,以及案例的教学,来培养学院这方面的工作。

  此外,我们想设立由于现在技术的进步,可以设立一种实时督导,通过高清摄像头和蓝牙耳麦,学生咨询的时候可以在另外一个房间通过视频直观看到他的每一个咨询的过程,然后实时给他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建立1+3+6的工作模型,再加上另外的10,10+10的模型,可以形成这么一个导师制的模式。

  这是导师组的工作模式。在一个基地里,就一个心理咨询实践基地里通常设三个导师制,有3个导师,下面各带10个人做咨询。每个组之间可以相互进行督导,还有相互的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基地。

  再往后,比如在北京我们会建立5-6个心理咨询的基地,在这个基地里面就可以相互进行人员的协调。比如说我们在咨询当中督导、案例讨论可以在同一个导师或同一个基地进行,但是相对隐私一点的事情就需要换不同基地做。如果“进百城”这样机构下就有很多导师组,不同导师组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学习、督导的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平台就建立起一个心理服务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下面会先由基金会支持我们做出一个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就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进入里面做导师,这个模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导师,这个导师富有导师组咨询质量把控的作用。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好导师,通过导师来把控咨询质量,通过平台每年动基地,对导师组进行审核,类似于年审制的模式,从而对平台上,导师上保证质量。

  如何选择导师是这项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所以我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会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这个导师已经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心理咨询督导的经验,不会为了一点经济效益什么都会干,会找他不会干不好的事情,有自己底线人做这样的事情。很多人组合起来做这个事,使得我们这个平台能做好。

  第二个很重要的工作,基地不是导师建,而是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团体、社区服务中心类似这样的机构建立咨询基地。这些机构需要有人监督他,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做不好的事情,什么人来监督呢?我们导师组的成员,导师不同的人就是最重要的力量了。通过这样的相互之间的监督,让大家把这个事情做好。

  最后就是总结,我们心理服务平台工作机制,能够让我们的导师、助理导师和咨询师各司其职,做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让这个工作高效运转。

  第二,让这个平台使得想学咨询的人有很便利的寻找督导学习的平台,而且更加便捷、保证质量。

  最后,各司其职。咨询机构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有场地、来访者,但是缺乏有质量保证的咨询师。而对于专家来讲,他不需要操心运营的事情,学生可以得到学徒式,一对一,针对式咨询实践辅导。

  最后建立起百城心理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我们的心理咨询的工作,还有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提升上去。

  这是我今天的汇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