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京师博仁创始人、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爱理:社会力量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2018年7月21日,第二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京师博仁创始人、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爱理出席大会并发表主题报告。以下是报告全文。
尊敬的领导、同仁、嘉宾:
大家好!
首先我们热烈欢迎北京师范大学国内国际知名的教授,张厚粲教授、彭聃龄教授首次参加我们的大会。我们的大会名字叫做心理行业发展促进会,心理是一个科学领域,是一个学术领域,怎么能会是行业领域?国际上已经有了,心理测验行业理事会。张教授是这个行业理事会的成员,是亚洲行业理事,我们的工作已经有了世界背景。所以我这里提出这个问题来,就是告诉同志们,中国的心理服务事业,和心理健康服务事业是两码事,心理服务事业它是一个社会管理问题,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它是一个人民的健康问题,福利问题。上述几个领导同志所讲的我都同意,我要在这里说的是,社会力量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力量是方方面面的,我在这里讲什么?讲三个,一个是心理专业人员,包括这些知名专家教授,他们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另外我要讲的是关于规范化心理服务机构,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另外一个是政府的保障作用,只讲这三个方面。
一、心理专业人才将在心理服务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
(一)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社会成就与面临问题
先说第一个方面,就是心理专业人员包括这些著名的专家,参与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服务体系中是核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工作者在对心理健康、幸福感、社会心态、社会价值观、社会安全感等各方面,已经有了突出的成果,这些成果都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中,在服务公共领域,在管理问题中间,需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以及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提升个人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思想,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
心理服务工作需要打造系统的、长效稳定的心理健康环境,目前,心理工作者要聚合实力,在时间、精力、服务力量、研究实践领域等各方面,还需要向前提高一步,满足群众的心理服务需求。
(二)专家助力的“‘心关爱·进百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公益工程,搭建了适合发展的从业环境。联合国内、外各界专家力量,针对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展开研究论证,对心理服务工作模式、心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心理服务专题应用方案等进行专项研究,以满足工作晋升的需要和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需要。
目前来看,是有两个方面的团队,一个是4级联合培养团队:分级协作培养;为降低心理工作者的入门工作难度,将服务方案凝练成各种形式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尽可能做到服务方案产品化,手册化、工具平台化。还有一个6级联合工作团队:逐级有功能界定;指导实践工作,尽可能让每一位心理工作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工协作,实现团队协同工作,保障心理专业人才在心理服务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
二、规范化心理服务机构将在心理服务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
倡导“社会力量投入、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支持、社会大众受益”的心理服务模式。
是指社会投入为主建立的商业或民非心理服务机构,多数存在规模较小,机构运营管理能力有待于提高,专业人员稳定不高,专业力量不足,承接心理服务能力有限等现状。心理机构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商业心理服务机构具备相对成熟的运营服务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稳定人才团队,提供“专业、实用、可信赖”的心理服务,满足一部分人民有自主消费意愿的心理服务,让政府资源更多投入到民生问题和重难点问题的治理。
“心关爱·进百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公益工程,凭借协办单位的规模化服务、运营经验、为商业构提供运营服务支持,逐步建立配合心理服务运行的22大保障机制,探索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心理服务质量,助力机构成长。以专业、实用、可信赖的心理服务提升人民自我消费意愿,缓解政府压力,打造“社会力量投入、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支持、社会大众受益”的心理服务模式,共同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生态环境。
三、政府是在心理服务体系中起到重要引导和支持作用
建设“政府牵头,建立社区、学校、企业等多单位协作”的社会心理服务运行机制。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不再局限于物质需要上,更加强调精神需要,在衣食无忧、居有定所、老有所养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幸福、健康、快乐的心态,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纳入了各地社会治理规划中,部分地区已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心关爱·进百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公益工程,与承接落地单位的主管部门,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良好的协同工作机制。打造党政领导下的“一基地、多中心、广站点”的阵地服务模式、和建设“政府牵头,建立社区、学校、企业等多单位协作”的社会心理服务运行机制,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生态心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实践教学、专家扶植,就业扶持,优秀人才激励等相关保障长效运的22个保障机制,逐步建设并完善运营保障机制,形成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兼容的、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可持续发展与不断自我完善的心理服务生态系统。
这项系统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要确保现在的每一个站点、每一个中心,每一个基地,具有良性发展和生存能力,促进其长期、高效运行,激活工作人员能动性。达到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标。
以上内容如有不当敬请批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