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果 > 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篇

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人才培养成果

发布时间:2019-07-14 浏览次数: 168次

  摘要:坪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人才培养组建了4支队伍,即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队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具备心理服务能力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热心大众心理健康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共同凝聚成一支专业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千人社会心理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智库”。

  一、坪山社区心理关爱中心人才培养

  1.引进专业心理咨询队伍

  (1)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引进专业的心理服务领域社会组织(深圳市全程心理卫生研究所)负责运营,由运营方按实际工作需求配备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其中,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配备2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和2名个案心理咨询师;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和其它心理服务点配备1名以上心理咨询师。

  (2)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驻点心理咨询师必须同时符合如下相关条件:持有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或者心理学相关专业本科毕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3年以上;具备独立承接个案咨询能力。

  (3)中心根据工作特点和群众服务需求,确定服务时间,并派出工作人员驻点咨询;执行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和出勤登记制度,详细记录工作人员出勤情况,严格考勤管理。心理咨询师驻点咨询时,必须填写《岗位签到表》;如当天有咨询个案的,由来访者签名确认,无个案咨询的,备注相关情况。

  (4)中心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如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系列课程、沙盘游戏治疗技术系列课程等,定期开展专家督导课程,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咨询师解答咨询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巧,更好地为有心理问题人群提供心理帮助、心理支持、心理教育等服务,不断提高中心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以便更好的完成心理咨询工作。

  2.培训社会工作者队伍

  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对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心理专业水平,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家访、调解等服务工作时做好扎实的心理技能铺垫,促进服务工作开展。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优势。对于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学校师生等,有一定程度影响的心理困扰的民众,社会工作者队伍可以开展一对一访谈、家访、团体辅导等形式的服务工作,帮助辖区民众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社会工作者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的较严重特殊的心理问题,辖区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转介机制,将疑难个案转介至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由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针对辖区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开展的心理咨询实操技能专题培训。

  3.发展壮大心理志愿者队伍

  针对热心心理健康服务的志愿者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的心理咨询实操技能专题培训,帮助志愿者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帮助志愿者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大众科普和心理教育工作,降低极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为其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提供专业支持。针对心理志愿者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的心理问题,通过转介机制,将个案转介至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由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

  4.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智库”

  积极联系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分院等区内外医疗机构,深圳技术大学、科研院所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资源优势,加强坪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智库”建设,目前坪山心理顾问团队已有20余人。

  二、服务

  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积极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各类群体进行实战运用、心理知识专题培训,截至今年6月,共举办43期,培训477余人次。引入社会心理专业团队10人,建立坪山心理顾问团队20余人,招募心理服务志愿者近200人,培训800名专业社工,200名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组建一支专业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千人社会心理骨干人才队伍。

  深圳市全程心理卫生研究所

  陈继贤